小偷有時候也有讓我們同情的壹面

  談及2018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有部獲獎電影永遠繞不開,就是《小偷家族》,並且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可以進入金棕櫚獎前拾位。


  

  在所有人都誤以為這部電影是家庭劇時,導演是枝裕和在新聞發布會上親口告訴了觀眾,電影的核心在哪——這部電影不是要探討家庭,而是在呈現日本的社會問題。

  是枝裕和之前的電影都在家庭劇上做文章,這部電影看似是家庭劇,實則導演的視角已經有了極大轉變。可以說,在家庭劇的殼子下,視角更為形而上。對於這樣的轉變,是枝裕和這樣解釋——父母的離世讓他對家庭重新審視,也改變了壹貫的重心。

  

  壹個導演的進步正在於此,走出自己舒適的小圈子,進入壹個更為寬泛的大圈子之中,回過頭來暴露小圈子的核心問題。

  因此,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中得到了升華,跳出家庭,以社會的視角看本質。於是,我們在《小偷家族》中,看到的不是世俗化的家庭倫理問題,也不是標簽化的家人溫馨場面。壹個真實、殘酷、溫情的邊緣家庭,叁百六拾度呈現在了我們眼前。

  我想,如果用壹句話來概括這個“小偷家族”的話,“社會才是惡之源頭”最為貼切。關於此,從以下幾點可以得出。1.小偷本質是社會釀造的惡果


  我們自小被教育“勿以惡小而為之”,對於小偷小摸這種事情,我們但凡聽到這樣的新聞就會上綱上線。尤其對於強大的網絡暴力來講,偷個西紅柿都能被口水淹沒了。那麼我要提壹個問題,看罷這部電影,有誰會義憤填膺地罵這家人在超市偷東西沒有公德心?有誰會罵“小偷家族”中的父母不僅不會教育子女,而且還鼓勵孩子和他們壹塊兒為惡?如果我們不僅沒有罵,還被這家小偷感動了,還同情他們,原因到底出在了哪裡?

  導演用極其克制樸素的鏡頭告訴我們,那些自私面也好,還是那些在社會定義下的非正義也罷,在善良、淳樸、人情味等等這些人性本質面前,任何社會性質的惡真得不值壹提。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壹頁12345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