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 清华大学爆出了"撤稿门"

  哈佛“撤稿门”余波未平,清华大学近日也卷入学术造假漩涡,被曝两年前该校11篇材料科学领域论文因学术不端遭撤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深研院)网站21日证实,该校2010级博士生叶肖鑫为第一作者的多篇论文曾被撤稿,校方已撤销其博士学位,同时对其导师追责问责。


  

  19日,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网站以大篇幅报道了清华大学这一撤稿事件。文章指,这些论文发表于2014年至2016年,撤稿原因是重复使用、滥用图片,欺骗性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

  事件经曝光后,清华深研院21日回应称,早在2017年4月就已对涉事论文作者、该院2010级博士生叶肖鑫涉及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撤销了其博士学位。处理结果在校内进行了公告。

  叶肖鑫于2010年进入清华深研院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2015年7月毕业并获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为该校新材料研究所教授唐国翌。

  清华深研院表示,2016年3月,唐国翌收到举报后,立即组织对叶肖鑫就读期间发表的16篇论文进行全面核查,发现存在自我抄袭、图片重复利用、编造实验结果等问题,其博士学位论文也存在同样问题。2017年6月,该院停止了唐国翌的研究生招收资格,撤销了其材料学科负责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目前64岁的唐国翌已办理退休手续。


  此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的论文,因无法重复实验结果被质疑造假后撤稿。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宣布,曾在该机构任职的心脏病专家皮耶罗•安韦萨有31篇论文因造假撤稿。

  为何名校也身陷“撤稿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在接受北京《科技日报》时坦言,低水平、低质量和虚假研究大量存在,但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如今科研界出现了一些问题:定向研究使科研活动更浮躁,每个人都急于拿新项目;对成果数量和所谓期刊等级的强调与科学精神相去甚远;科研人员的相对过剩与过度竞争,使发表论文的目标被扭曲……这些问题导致研究行为的扭曲,又很难通过现有机制得到系统性防范。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