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武被撤職北航教授性騷擾始末

  據騰訊網·谷雨實驗室報道,基於新聞報道和社交平台的不完全統計,在2014年至2017年的肆年間,總共有14起高校教師涉嫌性騷擾事件被曝光。其中有8起經校方調查證實,並已對涉事教師進行處罰,但有1起調查結果和處罰並沒有公開通報,其余有1起是校方初步調查顯示涉事教師未有不當行為,後續調查結果沒有公布,另外的4起均沒有調查結果。


  “當性騷擾者擁有權力關系時,取證和反性騷擾的難度遠非同壹量級”,在《沉睡的鐵獅——2016年北京師范大學校園性騷擾調查紀實報告》中,作者康宸瑋這麼寫道。這份報告,詳盡記錄了他取證該校某學院副院長S教授向女學生實施性騷擾的過程。談及受害者取證的難度,康宸瑋直言難度非常大,受害的女生需要克服恐懼和壓力,還可能面臨著個人信息被公開的危險,此外學生也擔心舉報有權勢的教授後,自己的發展前景會受到影響。

  正是擔心幫助取證的女生身份信息被曝光,在北師大官方渠道未通報S教授處理結果後,康宸瑋也未曝光S教授的身份。

  廣州性別教育中心的韋婷婷也表示,由教師對學生實施的性騷擾,最大的特點是權力關系不平等。她提到自己接觸到的壹個案例,有壹個女生已經受到嚴重的性騷擾,卻還是不敢站出來,因為她才大贰,顧慮到未來兩年還要在這個老師手下工作學習,又擔心自己名聲會受到影響。此外,教師這個身份令他們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比較好,為實施性騷擾提供了便利,而教師所掌握著的權力也令學生難以取證,例如該案例中,實施性騷擾的教師在與學生見面時,會先進行搜身,再要求學生關掉手機。

  1月4日,公眾號“ATSH”發出了壹封以“北航學子”署名的聯署信,下面第壹個簽名的就是羅茜茜。信中提出了建立校園性騷擾防范機制的建議,公開資料顯示,羅茜茜應該是國內第壹個呼吁建立校園性騷擾防范機制的高校性騷擾受害人。她曾在貼文中寫道:“美國對女性兒童的保護也是在各種血淚中從無到有壹點壹點進步來的。而我曝光這些,就是想做個開端。”

  其實早在2014年,就有關於建立校園性騷擾防范機制的呼聲,當年發生了被媒體稱為“反性騷擾運動的黎明”的廈大教授性騷擾案。其後,在教師節當天,壹封有256名學者聯署的致教育部信發出,信中草擬了壹份《高等教育學校性騷擾防治管理辦法》的文本框架。據了解,該范本收集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亦結合了中國目前的制度環境,具有可行性。

  在這封信寄出約壹個月後,教育部發布《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其中師德禁行行為“紅柒條”包括了“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這壹規定也是目前高校體系內,針對教師性騷擾行為唯壹的制約依據。

  據了解,目前全國范圍內均未有高校已建立性騷擾防治機制。要想實現從性騷擾個案到全面機制建立的跨越,還面臨著很多困難。而令性騷擾問題得到重視是其中關鍵的第壹步。羅茜茜和戰友們的推動,只是壹個開端。中國會不會掀起“MeTOO”的相應熱潮,有待關注。

  美國類似的校園性騷擾案件屢見不鮮,但美國卻有嚴密的防范和處理機制。

  據美國最大反性暴力組織Rainn報道,美國大學本科生中23.1%的女性和5.4%的男性都曾遭受過強暴或者不同程度的性侵害。而這壹比例遠遠高於被搶劫。

  據“北美留學生-NADaily”微信公號報道,據了解,實際上在多數美國大學內,老師性騷擾學生的事件較國內更少。因為普遍的大學在處理師生關系方面的力度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首先師生戀是被嚴格禁止的,任何可能導致校園性騷擾的曖昧舉動都作為被禁止的條目詳細地列在校園守則中。


  以伯克利大學為例,倫理課程對於“性騷擾”的定義無比嚴苛。任何關於性的口頭的,非口頭的,或是肢體接觸,統統都被視為“性騷擾”。

  比方說,助教不能接受學生的Facebook好友申請,不能在封閉的房間裡與學生單獨談話,不能把手放在學生肩膀上,甚至管成年學生叫“女孩”“男孩”,或直呼學生“親愛的”“甜心”“寶貝”,都被認為是口頭上的性騷擾。

  其次,公眾場合壹些性意味的言論,涉及性的親密行為,關涉性的不妥當的課程內容,都可能對其他人造成影響,這些行為也就構成“性騷擾”。

  比如,助教在課堂上與某位同性或異性同學交流得過於歡快,或助教與學生行為過於親密,或助教言論涉及不適當的性內容,導致某壹位同學憤而離席——該助教即構成性騷擾。

  同時,美國也是最早對大學校園性騷擾行為進行研究和防治的國家。總體來看,目前美國已經形成了由大學、教育部和法院等機構組成的綜合應對機制。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