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武被撤职北航教授性骚扰始末

  据腾讯网·谷雨实验室报道,基于新闻报道和社交平台的不完全统计,在2014年至2017年的四年间,总共有14起高校教师涉嫌性骚扰事件被曝光。其中有8起经校方调查证实,并已对涉事教师进行处罚,但有1起调查结果和处罚并没有公开通报,其余有1起是校方初步调查显示涉事教师未有不当行为,后续调查结果没有公布,另外的4起均没有调查结果。


  “当性骚扰者拥有权力关系时,取证和反性骚扰的难度远非同一量级”,在《沉睡的铁狮——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性骚扰调查纪实报告》中,作者康宸玮这么写道。这份报告,详尽记录了他取证该校某学院副院长S教授向女学生实施性骚扰的过程。谈及受害者取证的难度,康宸玮直言难度非常大,受害的女生需要克服恐惧和压力,还可能面临着个人信息被公开的危险,此外学生也担心举报有权势的教授后,自己的发展前景会受到影响。

  正是担心帮助取证的女生身份信息被曝光,在北师大官方渠道未通报S教授处理结果后,康宸玮也未曝光S教授的身份。

  广州性别教育中心的韦婷婷也表示,由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性骚扰,最大的特点是权力关系不平等。她提到自己接触到的一个案例,有一个女生已经受到严重的性骚扰,却还是不敢站出来,因为她才大二,顾虑到未来两年还要在这个老师手下工作学习,又担心自己名声会受到影响。此外,教师这个身份令他们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比较好,为实施性骚扰提供了便利,而教师所掌握着的权力也令学生难以取证,例如该案例中,实施性骚扰的教师在与学生见面时,会先进行搜身,再要求学生关掉手机。

  1月4日,公众号“ATSH”发出了一封以“北航学子”署名的联署信,下面第一个签名的就是罗茜茜。信中提出了建立校园性骚扰防范机制的建议,公开资料显示,罗茜茜应该是国内第一个呼吁建立校园性骚扰防范机制的高校性骚扰受害人。她曾在贴文中写道:“美国对女性儿童的保护也是在各种血泪中从无到有一点一点进步来的。而我曝光这些,就是想做个开端。”

  其实早在2014年,就有关于建立校园性骚扰防范机制的呼声,当年发生了被媒体称为“反性骚扰运动的黎明”的厦大教授性骚扰案。其后,在教师节当天,一封有256名学者联署的致教育部信发出,信中草拟了一份《高等教育学校性骚扰防治管理办法》的文本框架。据了解,该范本收集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亦结合了中国目前的制度环境,具有可行性。

  在这封信寄出约一个月后,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其中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包括了“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这一规定也是目前高校体系内,针对教师性骚扰行为唯一的制约依据。

  据了解,目前全国范围内均未有高校已建立性骚扰防治机制。要想实现从性骚扰个案到全面机制建立的跨越,还面临着很多困难。而令性骚扰问题得到重视是其中关键的第一步。罗茜茜和战友们的推动,只是一个开端。中国会不会掀起“MeTOO”的相应热潮,有待关注。

  美国类似的校园性骚扰案件屡见不鲜,但美国却有严密的防范和处理机制。

  据美国最大反性暴力组织Rainn报道,美国大学本科生中23.1%的女性和5.4%的男性都曾遭受过强暴或者不同程度的性侵害。而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被抢劫。

  据“北美留学生-NADaily”微信公号报道,据了解,实际上在多数美国大学内,老师性骚扰学生的事件较国内更少。因为普遍的大学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的力度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首先师生恋是被严格禁止的,任何可能导致校园性骚扰的暧昧举动都作为被禁止的条目详细地列在校园守则中。


  以伯克利大学为例,伦理课程对于“性骚扰”的定义无比严苛。任何关于性的口头的,非口头的,或是肢体接触,统统都被视为“性骚扰”。

  比方说,助教不能接受学生的Facebook好友申请,不能在封闭的房间里与学生单独谈话,不能把手放在学生肩膀上,甚至管成年学生叫“女孩”“男孩”,或直呼学生“亲爱的”“甜心”“宝贝”,都被认为是口头上的性骚扰。

  其次,公众场合一些性意味的言论,涉及性的亲密行为,关涉性的不妥当的课程内容,都可能对其他人造成影响,这些行为也就构成“性骚扰”。

  比如,助教在课堂上与某位同性或异性同学交流得过于欢快,或助教与学生行为过于亲密,或助教言论涉及不适当的性内容,导致某一位同学愤而离席——该助教即构成性骚扰。

  同时,美国也是最早对大学校园性骚扰行为进行研究和防治的国家。总体来看,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由大学、教育部和法院等机构组成的综合应对机制。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