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指責中根本原因 中國的錢就是髒

  近來,澳大利亞中國頗有言辭上的不滿。


  不僅澳大利亞各媒體對中國“幹預澳大利亞政治”多有發聲,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更推出了壹系列旨在遏制其他國家在澳大利亞政治影響力的法律提案,毫不掩蓋暗指中國的意思。

  這壹番指責,倒弄得中國有些莫名其妙。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上周連續數日回答關於澳大利亞的問題,除了保持“對他國內政不予置評”的原則以外,也“奉勸澳方壹些人停止發表有損其自身形象和中澳關系的言論”。

  壹時之間,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打起了延續數日的“嘴炮”。其實,澳大利亞指責他國的習慣早已有之,並非僅僅針對中國而已。

  

  11月初的APEC峰會上,特恩布爾稱中美領導人對世界至關重要,開心地與其合照。12月,特恩布爾又展現出對中國截然相反的態度。概因12月的事件是國內政治的延伸(圖源:AFP)

  回望今年8月,澳大利亞還曾因副總理喬伊斯(Barnaby Joyce)同時握有新西蘭公民壹事,特恩布爾總理竟然指責反對黨工黨與新西蘭的工黨政府“密謀”,試圖借外力幹涉副總理壹職的任命——連新西蘭都能成為被指幹涉內政的對象,看來中國並不孤單。

  至於為什麼澳大利亞最近對中國有頗多指責,近來經常可看到有人分析,解釋說澳大利亞出於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考慮,認為自己是西方國家,要緊跟美國的隊形,抵制“非民主大國”的崛起,甚至主動當“抑制中國陣線”的急先鋒。

  這些理由固然聽起來都頭頭是道,但都是將澳大利亞這壹輪的表態看作是國際新聞,看作是澳大利亞對外部所說的話。然而,無論是特恩貝爾自己說的那些話,又或是澳大利亞各媒體的評論,真正針對的對象,其實都在國內——這本質上是國內政治的產物。

  澳大利亞是全球少有的對競選籌資金額和對象不加限制的國家。人們能夠自由地從公眾籌資,參加公職競選。然而與來自大型集團的企業獻金相比,公眾獻金實在不值壹提。


  這就導致壹個結果:在很多情況下,壹位候選人的參選資歷,很大情況下取決於這人是否符合大型企業的利益;而這位候選人的競選方式,就是怎樣最大限度地將大型企業的利益,包裝成公共利益,並以受歡迎的口號呈現。也正因如此,如阿博特(Tony Abbott)這種稱贊日軍贰戰時“英勇表現”、否認人類活動對氣候變暖的作用、甚至匪夷所思地將中國誤稱作塔斯馬尼亞島的人,也能成為總理。

  當然,“借”來的錢總是要還的,大型企業的“投資”,需要換回更為豐厚的回報,無論這回報方式是以公共財產還是國家政策。

  不過這對職業政客個人而言自然是無所謂,反正在這些人的認識中,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之本質就是籌款、競選、上任、“還債”、為卸任後豐厚的私企崗位鋪路——在這般認知下,公職被扭曲為壹個很短視的崗位:“過了這村就沒這店”,我必須在任上搞掂這壹整套“職責”,至於影響國家未來數拾年發展的長期政策?那可以由下任政府做。

  在這個維度下思索近日澳大利亞的政治,便能看明白很多。數日前,澳大利亞參議院議員鄧森(Sam Dastyari)因“接納親中組織的政治獻金”而宣布將於明年2月前辭職——本質上,催他下台的人是在說,“我們雖然也拿錢,但拿澳大利亞企業的錢和美國的錢,就是比你這個拿中國錢的人幹淨”。

  這壹攤戲碼實質上是澳大利亞國內政治作態和利益博弈的延伸。也正因如此,倘若中國政府當真很認真地為此事與澳方政府交涉,那才反而看不清事態了。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