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b_substr(): Unknown encoding "_CHARSET2" in /var/www/vhosts/vandaily.com/httpdocs/includes/classes/news_core.php on line 1908

Warning: mb_strlen(): Unknown encoding "_CHARSET2" in /var/www/vhosts/vandaily.com/httpdocs/includes/classes/news_core.php on line 1909

Warning: mb_strrpos(): Unknown encoding "_CHARSET2" in /var/www/vhosts/vandaily.com/httpdocs/includes/classes/news_core.php on line 1911

Warning: mb_strrpos(): Unknown encoding "_CHARSET2" in /var/www/vhosts/vandaily.com/httpdocs/includes/classes/news_core.php on line 1914
科学家该像渴求知识的稚童(图) | 温哥华教育中心
   

科学家该像渴求知识的稚童(图)

  科学家该像渴求知识的稚童


  一次乘坐飞机外出,在候机时,遇到一个随父母外出的约2岁多的稚童。

  这个小家伙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几乎是不间断地缠着他的爸爸问问题。他一个一个地问,俨然是个幼稚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他的爸爸则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不急不躁,有问必答。孩子问问题的声音虽略显大了些,并吵扰到了其他候机者,但大家已为这个小家伙的善问、有趣所打动,不仅未觉得吵到了自己,反倒都支起耳朵,聆听着这对父子间有趣的问答。

  

  飞机已经起飞了,我依旧回味着刚才那个稚童奶声奶气的好问与强烈的求知欲态度。我忽然联想到,科学家们是不是应该像刚才那个稚童一样,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善于将自己的好奇心表达出来、发挥出来,以期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当然,孩子问问题是有大人来直接进行解答的;而科学家们提出问题则是要靠自己的艰苦努力,甚至是要花上毕生精力去进行探索的。即使是这样,有的人也许能够找到答案,有的人甚至终生无果。但不管怎么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爱迪生语);“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普洛夫语)。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就应该怀着“惊奇”,握紧“钥匙”,随时准备去开启未知世界的大门。

  中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讲过这样一段经历与感想。他在金华的第一场讲座安排在金华金东区利民学校,这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学校没有报告厅、多功能厅,1000多名孩子顶着太阳坐在操场上听。因为光线问题,这些小孩子努力伸着脖子看着PPT上的内容,可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于科学的热情。而接下来的另一场报告是在一所重点中学的报告厅,有偌大的投影和舒适的椅子,可是,环顾左右,这些中学生几乎人人低头在忙自己的事情。他们当中,很多人带着英语书、英语作业来听讲座,听到感兴趣的内容,才抬头看一眼讲台。通过这一事例说明,孩子年龄越小好奇心越大。因此,要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就要早一些,再早一些。笔者借用位梦华的这一事例要说明的是,科学家要努力将自己的好奇心保持在“低龄”状态,因为一旦缺失了稚童的好奇心,再想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成功便很困难。

  其实,在科学的道路上,一些科学的大家们很喜欢将自己喻为无知的孩子。牛顿就曾讲过:“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

  爱因斯坦虽未直接将自己喻为孩子,但言语中却透出了自己的儿童本性。他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就这一点来说,大师是不是很像本文开头讲到的那个稚童?对,很像。


  爱因斯坦还有一句经典的判断,彻底将整个人类打入了稚童的行列。他说:“宇宙中唯有两件事物是无限的:那就是宇宙的大小与人的愚蠢。”在这里,爱因斯坦虽然没有直接讲人类就是孩子的话语,但从言语中所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大师对人类是有微词的,言外之意就是:整个人类就像小孩子一样无知。

  人类难道无救了吗?不!科学大师们还是有信心的。法拉第就预言到:“一旦插上幻想的翅膀,他就能赢得胜利。”杜威所言与法拉第极其相似:“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人类哪个年龄段最喜欢幻想?当然是稚童阶段了。因此,所有的人们都应该保有小孩子喜欢幻想的天性,这样就有取得成功,获得胜利的机会。

  心理学专家提出,儿童的“好奇心不仅有状态成分也有特质成分。”其中“状态好奇心表现的是短暂的而且有变化不定的动机性质。”而“特质好奇心表现的则是稳定的,持久的人格特征”。在儿童的学习生活中,儿童的状态好奇心起着关键的指引作用,而儿童的成长道路上特质好奇心有着决定其人格和生活目标的导航作用。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科学家来说,也应该兼备儿童的这两种好奇心,状态好奇心帮助自己找到科学研究的方向,而特质好奇心帮助自己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尽量少走弯路。

  范曾先生讲过这样一句话:“好奇心固然是可贵的,但好奇心需要有支撑它的渊博的基础科学修养和睿智高雅的判断力,然后有专心致志于一件有意味的研究的坚韧毅力,不被伪科学和赝科学所迷惑。那时你会沉浸于一种内心宁静而愉悦的思考,矢志不移,积以年月,你会登上科学的崇高殿堂。”是的,好奇心仅仅是开始。从人类的祖先到人类的今天,好奇心已足够多了。从老祖宗的“千里眼”、“顺风耳”到今天的UFO与外星人,绝对充斥了足够的好奇心,但也仅仅是好奇心而已。古人的“千里眼”、“顺风耳”直到近百年才变成了现实;而今人的UFO与外星人还只是停留在科幻作品之中。为此,爱因斯坦给出了发展的路径,“重点是:发展儿童般渴望认知的欲望,并将这儿童引导至重要的社会领域。”这句话仿佛是对儿童讲的,但笔者认为,这是大师对全人类的忠告。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推荐:

    comments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right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right picture)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